古代的文人墨客不乏对饮酒与快意人生的描写,从“白日放歌须纵酒”到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,可见饮酒对人类文化和社会一直有着深远影响。
然而长期过量饮酒可能会导致酒精性肝病,也是引起肝硬化的罪魁祸首之一,严重危害人类健康,且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,轻者还可通过戒酒和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;重者则需进行肝移植。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,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特性的干细胞,有望用更加微创的手段,修复受损的肝细胞,为酒精性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酒精性肝病(ALD)简称酒精肝,是因长期大量饮酒而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。其中,饮酒量、饮酒年限、乙醇饮料品种、饮酒方式等,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,比如空腹饮酒和每日饮酒等,对肝脏的伤害往往更大。
除了酒精摄入这一主要因素外,本病还可能与遗传、性别、吸烟、肥胖、营养状况等其他因素有关。
酒精性肝病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,随着病情不断进展,可逐渐发展为酒精性肝炎、肝纤维化和肝硬化。严重酗酒时,还可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,甚至引起肝衰竭。因此,中年、肥胖、吸烟,且需要长期喝酒应酬的人群,应对本病引起高度重视。
根据《2018年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》显示,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一般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:
1、患者有长期(一般>5年)饮酒史,酒精摄入量男性>42 g/d,女性>20 g/d;或者2周内有过大量饮酒史,酒精摄入量>80 g/d。
2、患者可无症状,或出现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右上腹胀痛、黄疸等表现;重症者还可有肝掌、蜘蛛痣等表现。
3、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,影像学提示脂肪变和(或)纤维化表现,并排除其他的肝脏疾病。
酒精性肝病根据病情进展的不同,临床可分为五型,即轻症酒精性肝病、酒精性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硬化。
1、患者在病变早期可见肝细胞内微泡和大泡脂肪堆积,一般炎症反应轻微、无肝纤维化,此时若能及时诊治,病情可以逆转。
2、若未及时治疗,随着细胞损伤和炎症的加剧,会激活肝星状细胞,导致肝纤维化,进而损伤肝功能和肝脏结构,最终导致肝衰竭等严重后果。
3、肝细胞还可在短期内大量坏死,从而引起酒精性肝炎,可在有或无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。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、黄疸、肝性脑病、上消化道出血等肝功能衰竭表现,还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,严重威胁患者健康。
肝脏对酒精高度敏感,因其是酒精代谢的初始器官,且具有较高水平的酒精代谢酶。酒精可在肝脏代谢并产生各种肝毒性副产物,还可对肝脏产生显著的氧化应激,导致肝细胞大规模损害。不过酒精摄入量需达到一定数量,方可引起相应的病变损害。
当摄入过量酒精时,酒精可通过血液转移到肝脏,之后肝酶会将酒精转化为乙醛,乙醛可与蛋白质和DNA结合,促进谷胱甘肽消耗、脂质过氧化和线粒体损伤,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。
肝细胞具有再生能力,一般情况下,肝损伤后可诱导剩余成熟肝细胞中DNA合成的上调,或触发祖细胞群的扩增,这些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,从而补充因肝损伤而减少的肝脏质量。
然而,酒精可显著抑制成熟肝细胞及肝祖细胞的增殖,还可阻断肝祖细胞的分化,导致未成熟和无功能的肝细胞在肝脏内积聚,从而致病。
长期饮酒会增加脂肪酸的摄取和脂肪从头生成,并减少β-氧化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,从而损害肝脏脂质代谢,导致肝脏脂肪过度积累,并产生活性氧(ROS),活性氧可与乙醛形成有毒蛋白质或DNA加合物,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。
Kupffer细胞(即库普弗细胞)是存在于肝窦内表面的巨噬细胞,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,该细胞为应对酒精伤害,会激活肝脏中的信号通路,导致氧化应激,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[比如肿瘤坏死因子-α(TNF-α)、白细胞介素-6(IL-6)]的产生,从而导致肝细胞损伤。
目前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主流方法无外乎三种,即戒酒、药物治疗和肝移植。
酒精具有一定的成瘾性,很难完全戒掉,对于失代偿期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来说,单纯的戒酒无法逆转病情。
常用药物如巴氯芬、维生素E、皮质类固醇等,其目的分别是减少患者对酒精的渴望、降低氧化应激、减轻炎症等。然而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由于酒精性肝病患者其肝功能受损,实际应用中会影响药物代谢、增加药物相关肝毒性的风险,还可能无法阻止疾病继续进展。
对晚期患者较为有效,但因供体稀缺、费用昂贵、术后免疫排斥等,不适合大多数患者。因此,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替代疗法,可以规避使用整个器官,而干细胞疗法则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。
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,具有分化为肝实质细胞、调节炎症及免疫过程、降低脂质积累、产生防止实质细胞凋亡的营养因子、改善肝纤维化等优势,在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中,发挥着巨大的潜力。
干细胞主要通过以下机制调节炎症:
①干细胞可以下调肿瘤坏死因子-α(TNF-α)等促炎因子的表达;
②干细胞可以分泌抗炎因子,比如白细胞介素4(IL-4)、白细胞介素10(IL-10);
③干细胞可抑制库普弗细胞(Kupffer细胞)和自然杀伤细胞(NK细胞)等免疫细胞的激活,从而发挥抗炎特性,达到减轻肝脏炎症的目的。
持续性炎症引起的肝损伤,通常伴有T细胞、B细胞、单核细胞对肝脏的浸润,而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特性,可建立一个耐受性微环境,使活化的T 细胞无法增殖,也无法通过凋亡死亡,从而有助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。
研究显示,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,可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,且分化的细胞具有表达肝细胞标志物(如白蛋白、甲胎蛋白等),还具有储存糖原、分泌白蛋白、摄取低密度脂蛋白、清除氨并产生尿素等功能。
干细胞可通过降低细胞色素P450 2E1(CYP2E1)的表达、增加乙醛代谢酶醛脱氢酶2(ALDH2)的活性,来降低乙醛水平及酒精诱导的活性氧(ROS)的水平,从而降低肝细胞中的氧化应激和脂质积累,最终达到减轻酒精性肝损伤的目的。
移植干细胞后,可抑制肝星状细胞(HSC)增殖、刺激肝星状细胞凋亡、诱导细胞外基质(ECM)降解,从而有助于肝纤维的改善。
酒精对人体尤其是肝脏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,适量饮酒是主要的防治手段。而作为长期在酒桌应酬的高危人群,更应早发现、早治疗,以免出现不可逆的肝损害而追悔莫及。干细胞疗法作为酒精性肝病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,既可促进受损的肝组织再生,又利于控制酒精性肝病的继续进展,还可规避肝移植术后的不良并发症,为患者指明了新的治疗方向。
1.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,扫描☟二维码
2. 备注【您想咨询的问题】
我们致力于干细胞科普知识的推广与普及,专注于干细胞最新资讯提供和干细胞治疗专家咨询服务。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